为什么乌龟又断尾又断指甲?
你说的很对,乌龟确实会自我切断尾巴和指甲。我在野外采集时,曾亲眼目睹一只草龟自己拔掉一条长长的腿毛,而另一条腿上则有一个很长的伤口,可见它自己拔掉了手指甲(图1) ;而在另一处采集的地方,同样发现有一只中华鳖自己咬断了四只爪尖,每一侧的爪尖都仅剩一根光秃秃的指骨(图2)。这些动物的行为似乎在告诉人们:它们自己正在“自残”。 为什么动物会有自我“自残”的行为呢?这要从身体的外部的损伤与内部的伤害说起…… 我们平常所说的“伤害”分为两种:一种是外部伤害,即由机械性损伤造成的组织破坏;另一种是内部伤害,又称炎症反应,主要是由于病原体入侵导致的机体免疫反应。虽然两者引起的病理变化略有不同,但是都会导致机体内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引起全身炎症状态。当机体处于这种炎症状态时,通常表现为“发烧、不适、厌食、嗜睡、体重下降”等,如果病变持续存在甚至会发生致命的危险。
从图3可见,当机体发生炎症后,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6)水平迅速上升,随后引起肝脏合成C-反应蛋白(CRP)的能力大幅度提高,进而使血液中CRP的含量升高[1]。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IL-6还是CRP都是重要的炎性指标且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因为这两种细胞因子的异常升高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 当机体发生局部感染时,如口腔发炎,往往会感觉“疼痛难忍”,这也是机体通过神经反射启动炎性介质而起的作用。我们可以把这种由于局部感染导致的“疼痛”称为原发性炎症;相反,如果是由于微生物侵入血液引发的组织器官感染,虽然也会诱发炎症反应,但我们称之为继发性炎症。无论哪一种类型的炎症都有一个共同的通路——先刺激黏膜或皮肤中的感受器,然后通过轴索突触传递到周围神经系统,最后由大脑作出相应的判断(疼痛、发热、厌食等)并发出指令,从而调节机体防御和控制感染。可以说身体的“痛觉”是由神经传导完成的。
然而,乌龟自身啃咬指甲、咬断趾甲、折断尾椎的行为并不可能是由外部刺激所引起的(除非你用镊子夹住它们的趾甲或者尾椎,这显然不是一种常见的刺激方式)。我们认为这是机体对内在伤害的自我保护行为。 既然知道了乌龟的“自残”行为是为了解除潜在的内部伤害,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很多龟会出现“自残”现象呢?是不是说明它们已经身患疾病? 当然!我们已经知道炎症是由感染引发的机体免疫反应,而寄生虫作为主要的病原生物,可以引起组织器官的炎症反应并导致“自残”行为的出现。当我们看见乌龟自己啄食脚趾、咬断鼻尖、啃食尾椎时,也许应该想想它们是否受到了寄生虫的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