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乌龟又断尾又断指甲?

应一科应一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你说的很对,乌龟确实会自我切断尾巴和指甲。我在野外采集时,曾亲眼目睹一只草龟自己拔掉一条长长的腿毛,而另一条腿上则有一个很长的伤口,可见它自己拔掉了手指甲(图1) ;而在另一处采集的地方,同样发现有一只中华鳖自己咬断了四只爪尖,每一侧的爪尖都仅剩一根光秃秃的指骨(图2)。这些动物的行为似乎在告诉人们:它们自己正在“自残”。 为什么动物会有自我“自残”的行为呢?这要从身体的外部的损伤与内部的伤害说起…… 我们平常所说的“伤害”分为两种:一种是外部伤害,即由机械性损伤造成的组织破坏;另一种是内部伤害,又称炎症反应,主要是由于病原体入侵导致的机体免疫反应。虽然两者引起的病理变化略有不同,但是都会导致机体内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引起全身炎症状态。当机体处于这种炎症状态时,通常表现为“发烧、不适、厌食、嗜睡、体重下降”等,如果病变持续存在甚至会发生致命的危险。

从图3可见,当机体发生炎症后,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6)水平迅速上升,随后引起肝脏合成C-反应蛋白(CRP)的能力大幅度提高,进而使血液中CRP的含量升高[1]。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IL-6还是CRP都是重要的炎性指标且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因为这两种细胞因子的异常升高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 当机体发生局部感染时,如口腔发炎,往往会感觉“疼痛难忍”,这也是机体通过神经反射启动炎性介质而起的作用。我们可以把这种由于局部感染导致的“疼痛”称为原发性炎症;相反,如果是由于微生物侵入血液引发的组织器官感染,虽然也会诱发炎症反应,但我们称之为继发性炎症。无论哪一种类型的炎症都有一个共同的通路——先刺激黏膜或皮肤中的感受器,然后通过轴索突触传递到周围神经系统,最后由大脑作出相应的判断(疼痛、发热、厌食等)并发出指令,从而调节机体防御和控制感染。可以说身体的“痛觉”是由神经传导完成的。

然而,乌龟自身啃咬指甲、咬断趾甲、折断尾椎的行为并不可能是由外部刺激所引起的(除非你用镊子夹住它们的趾甲或者尾椎,这显然不是一种常见的刺激方式)。我们认为这是机体对内在伤害的自我保护行为。 既然知道了乌龟的“自残”行为是为了解除潜在的内部伤害,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很多龟会出现“自残”现象呢?是不是说明它们已经身患疾病? 当然!我们已经知道炎症是由感染引发的机体免疫反应,而寄生虫作为主要的病原生物,可以引起组织器官的炎症反应并导致“自残”行为的出现。当我们看见乌龟自己啄食脚趾、咬断鼻尖、啃食尾椎时,也许应该想想它们是否受到了寄生虫的侵扰。

车吉晗车吉晗优质答主

乌龟断尾断趾通常有3个原因:

一、打架。长尾龟、鳄龟、木龟等容易打架的龟,尤其是公龟之间,经常为争斗王位而打得焦头烂额,断肢断尾是常有的事,很多老年龟尾部或肢部都是残缺。龟打架是它们的天性,很难阻止,尤其是老年龟,就算在大空间中也难以避免。所以,给长尾龟、木龟等容易打架的龟尽量提供大空间,分开饲养,减少它们打架的概率。但另一方面,如果断尾或断肢不严重,在伤口没有感染发炎的情况下,断端愈合还是很快的,一两周时间就会愈合,新组织重新生长出来,不到1年就能长出完全健康的新尾巴或新肢爪。

二、逃脱或者紧张。小猫小狗,还有人,都有可能导致龟因为逃脱或紧张而断尾。通常,这种情况导致的断尾,9成以上都是突然发生的,尾部断面没有淤血,表明在短时间内没有发生拉拽或拖行,只是由于一瞬间的突然袭击导致断尾,比如踩踏或者夹断。这种情况,只要及时处理,注射一针100单位的青霉素,然后上消炎粉消毒,再用医用纱布包扎后,3天后再检查断面愈合情况,完全能够达到90%以上的愈合率。

三、脓肿。有时候,龟的尾部出现脓肿,为了防止病情恶化或者为了尽快治好,兽医可能会建议切除脓肿部位,包括整个尾尖,这种情况也属于断尾。通常,龟的尾尖(尾部神经和血管结束的地方,之后部分只有表皮、背棘和尾椎,没有神经和血管)可以任意切除,只要消毒得当,处理及时,不会影响到龟的正常生活,而且很快就能长出新尾。在切除脓肿的时候,必须在完全健康之后才能实施,而且必须切除的部位必须足够远,否则导致感染蔓延后果很严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