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那么容易感染吗?

宁超鹏宁超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弓形虫病又称为弓虫病,是寄生虫中的“奇葩”,只能寄生在细胞内发育繁殖,无法体外培养。 这种病主要是由动物源(75%)和人源(20%)的病原体引起的,其中60%的人源病例与食用未煮熟的肉食品有关;10%~15%的人源病例可能来自宠物。[1] 而动物源的病原体主要来源于猫、狗等宠物及家畜,尤其以猫咪为首要来源。

我国每年大约有30万人感染弓形虫病。如果算上潜在感染者和漏诊患者,这个数字可能要翻好几倍。虽然93%以上的人体内有弓形虫抗体,但大多数人都处于潜伏感染状态,一遇到适合条件就会发作。[2-3]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人类是弓形虫的自然适宜宿主,但不能储存孢子体,因此必须反复被感染,每次感染都会引起全身急性炎症反应,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表现。

多数人在初次感染时无明显症状,而反复感染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 一旦人体被感染,弓形虫就会在消化道内迅速繁殖,随着血液流入身体各个器官,并侵犯神经系统,此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发热、腹泻、恶心、呕吐、食欲差、乏力等症状,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情况。 如果不及时处理,弓形虫可能会侵入大脑,造成脑炎或脑膜炎,表现为剧烈头痛、嗜睡、颈部僵硬、全身抽搐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很可能会危及生命。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感染的弓形虫都要进入大脑,约4/5的病例是由于眼睛结膜受刺激引起的,此时患者的眼部会出现红肿、流泪、分泌物增加、结膜充血的情况,一般经过适当休息和处理后都能逐渐恢复。

凌美一凌美一优质答主

弓形虫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至少有90多种哺乳动物以及啮齿类、鸟类、爬行类、昆虫和原生动物等可作为该虫的宿主,其中猫是弓形虫的终宿主。而弓形虫有两种类型的孢子具有感染性:一种是卵囊,它是在弓形虫进入猫以及其他许多动物的肠腔上皮细胞内复制分裂后形成的。这种细胞增殖就是医学上的所谓弓形虫增殖。具有感染性的完整卵囊包含有数百个成熟弓形虫。由于这个细胞增殖过程是在该虫的终末宿主,猫的肠腔上皮细胞内进行的,所以卵囊通常仅仅在猫肠道内产生,然后再排泄到猫的粪便中。排出后的卵囊经1-5天的成熟过程即释放出具有感染性的孢子。另一种是包囊,它是在所有哺乳动物和其他许多生物体的肌细胞以及细胞液中获得的。在这个细胞内增殖过程中形成许多包囊,每一个包囊包含有许多弓形虫。这种细胞内增殖过程在终末宿主猫的组织中和中间宿主的组织中,如鼠类、猪、兔和人等均可能发生。包囊一般仅仅在终末宿主之外的中间宿主动物或其他生物体内发现,所以猪、牛、羊和鼠类等动物的肉内或体内含有包囊,在这些动物和人当中也可发生本病的内源性感染。猪的内源性感染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很普遍。包囊孢子化过程也发生在1-5天内。包囊比卵囊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可以在食品、饲料和水中存活数月甚至数年。这种孢子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如果人或动物摄入了含有孢子化的包囊或卵囊的食物、水、饲料或土壤,其内所含的弓形虫脱囊后在新的宿主体内繁殖。如果进入的是终末宿主体内,则脱囊的虫体进入肠腔上皮细胞内繁殖,然后形成卵囊,再进入肠腔内,随粪便排出。如果脱囊的虫体进入的是中间宿主体内,包括人,它们将在细胞和细胞液内增殖形成包囊。当胎儿、幼仔、幼崽和婴儿、孕妇、老年人、营养不良和患消耗性疾病的人体内免疫功能不足时,弓形虫会经血流经各种器官包括脑、眼和其他组织器官,引起急性炎症和坏死,造成出生前畸胎和各种炎症性疾病。包囊可在动物和人体内持续长时间存在,甚至存活终生。这些宿主大多数对弓形虫是带虫者,一般不出现疾病,或仅出现轻微症状之后迅速康复。当宿主营养状况变差,免疫功能低下时,脑内或其他组织内的包囊可脱囊,并在局部大量繁殖和造成组织器官的破坏,引起脑炎、脑膜炎、失明、内脏器官损害并导致死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