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那么容易感染吗?
弓形虫病又称为弓虫病,是寄生虫中的“奇葩”,只能寄生在细胞内发育繁殖,无法体外培养。 这种病主要是由动物源(75%)和人源(20%)的病原体引起的,其中60%的人源病例与食用未煮熟的肉食品有关;10%~15%的人源病例可能来自宠物。[1] 而动物源的病原体主要来源于猫、狗等宠物及家畜,尤其以猫咪为首要来源。
我国每年大约有30万人感染弓形虫病。如果算上潜在感染者和漏诊患者,这个数字可能要翻好几倍。虽然93%以上的人体内有弓形虫抗体,但大多数人都处于潜伏感染状态,一遇到适合条件就会发作。[2-3]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人类是弓形虫的自然适宜宿主,但不能储存孢子体,因此必须反复被感染,每次感染都会引起全身急性炎症反应,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表现。
多数人在初次感染时无明显症状,而反复感染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 一旦人体被感染,弓形虫就会在消化道内迅速繁殖,随着血液流入身体各个器官,并侵犯神经系统,此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发热、腹泻、恶心、呕吐、食欲差、乏力等症状,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情况。 如果不及时处理,弓形虫可能会侵入大脑,造成脑炎或脑膜炎,表现为剧烈头痛、嗜睡、颈部僵硬、全身抽搐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很可能会危及生命。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感染的弓形虫都要进入大脑,约4/5的病例是由于眼睛结膜受刺激引起的,此时患者的眼部会出现红肿、流泪、分泌物增加、结膜充血的情况,一般经过适当休息和处理后都能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