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罗怎么繁育出来的?
暹罗猫的祖先来自于泰国,泰国古时又称暹罗。暹罗猫最初是由泰国皇宫选育后,在19世纪初期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了西方各国的王室。后来这些猫在西方各国进行了选育,并在英国等地举办的各种猫展中获得了各种殊荣,逐渐成为西方人们喜爱的珍贵的宠物猫。
暹罗猫的毛色是典型的被温度决定的现象,身体中心部分温度高,毛色深,四肢、面部、尾巴等处温度低毛色浅。这主要是由于猫的毛发内有一种温度决定的发色原——黑色素。暹罗猫体内产生的黑色素是一种没有颜色的前体物质,这一物质只有在温度低于35-38度时才能转变成有颜色的黑色素。所以,在温度较低身体外围的部位毛为深色,而温度较高的身体中央毛发则为浅色。其它一些猫种也有这种现象,如英国短毛猫中的英短蓝色(蓝猫),蓝猫全身蓝色,但是在面部和尾部会因为温度较低而出现深色。
这种毛色的获得是通过育种者对猫毛色基因突变的个体进行选育获得的。通过基因测序发现其线粒体内膜存在基因突变,这种突变阻止了黑色素前体物质进入毛囊,在毛囊中黑色素不能进行转化,导致毛囊中黑色素缺乏。皮肤中温度较低使得皮肤黑色素较多,因此这种猫毛发为白色或乳白色,皮肤为黑色。育种者根据这种白色猫在面部等温度较低的部位有深色毛发的现象,把这些猫进行纯种繁育,不断获得新一代纯白毛但面部有深色“面罩”的猫。“面罩”的颜色因为个体不同及品种不同有不同的颜色,比如金色、蓝色、巧克力色等(这种毛色的产生是由于不同个体毛发中黑色素的转化存在基因缺陷性)。为了和其它白色猫相区别,把这种白色猫称为“重点色猫”,这种脸谱猫称为暹罗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