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毒的猫有什么症状?
狂犬病的病毒前期在神经组织内复制,临床上无症状,这个阶段为潜伏期,可从数日到数年,大部分为1-3个月。按照病灶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分为神经型和麻痹型两种。
神经型:为最常见形式,初期表现狂躁不安和神经兴奋,随后转向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
前驱期:病猫表现焦虑,在笼子里不断地走动。如果拴着链子,就会反复地围着拴链的柱子和固定物转动,甚至撞伤头部。食欲时好时坏。喜欢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受一点刺激,或听到一点响声,就会不安甚至恐吓,并可能出现肌肉抽搐等神经症状。
狂暴期:由于神经兴奋性极度增强,反应能力过度紧张,而出现狂暴、少眠、神经麻痹等现象。一般不能进食和饮水,甚至有喝水而呛咳,出现流涎增多的怪现象。由于喉头神经麻痹,不能发声,出现失声。部分病猫出现大量的流涎,性情狂暴,攻击人畜。这个时期如果受到声、光的刺激,常会从潜伏状态立即惊恐、狂暴地进行攻击。后期出现呼吸困难和咽喉麻痹,脉搏细数,体温下降,很快死亡。狂暴期一般可持续2-5天。
麻痹期:有的在狂暴期后经过短时间的潜伏而进入麻痹期,也有的从初期开始就没出现狂暴期便直接进入麻痹期。在这个时期,体温下降、大量流涎、喉头麻痹等神经麻痹症状更典型、明显,同时四肢发生麻痹、不能站立、行动失调,很快卧地不起、昏迷而死亡。此期病程一般为2-4天。
麻痹型:主要表现为神经麻痹,一般不经狂暴期而直接发病,以致于有些早期发现不了患病猫已经感染了狂犬病病毒。开始行动失调,后腿麻痹不能站立。大量流涎,咽喉麻痹,不能进食饮水和发声。很快后腿变为瘫痪,仰卧在地上很快死亡。这个病程一般为2-4天。
流行特点,该病具有一定的地方流行性。该病只发生于脊椎动物,尤其在犬类以及猫、食肉目、啮齿动物和蝙蝠中更易于发生。一些动物患病发病后死亡,而有些动物如蝙蝠虽然感染,但不表现出发病。
主要经损伤的皮肤或粘膜进入体内而感染发病,所以,带毒的动物通过互相撕咬和抓伤,是狂犬病传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途径。
潜伏期长短主要与受感染动物的种类、受伤部位和伤势等有关。当狂犬病病毒感染动物的周围神经之后,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速度每小时可达10cm,因此,感染部位离头部越近,进入中枢神经的速度越快,发病时间越短。
该病在自然界中以炭疽芽孢杆菌为主,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细菌在繁殖的条件下形态比较典型,菌体粗大,长2-5µm,0.5-0.8µm,呈两端平直的竹节状,单个或2-8个呈叠瓦状排列,有鞭毛,无荚膜,专性需氧,周身鞭毛,能运动,最适生长温度是25-30℃,有成热酶。在含青霉素的琼脂培养中,形成的典型菌落是“伊甸园”的,即周围为一个光环,中间有一个乳头状的菌落,成熟酶阳性。炭疽芽孢杆菌细胞壁中缺乏D-丙氨酸,故溶菌酶作用不敏感,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特别是形成芽孢后能在泥土中存活几十年,在皮毛上耐干燥的能力特别强,但在147.5-150℃加热1小时可杀灭,一般消毒药均能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