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狗纯种?
关于纯种的讨论,一直是宠物届的热门话题,也是争议最多的地方之一。 争论的点无非在于如何定义“纯种”和“繁殖权”的问题上。 首先我们来说说“怎么界定一只狗是不是纯种”这个问题。 从基因学的角度来说,评估狗狗是否纯种最准确的方法就是检测其基因型(Genotype),而判定是否拥有纯合的基因型(Homozygous)是判断是否为纯种的最可靠依据。 而如果从表型的角度来看(Phenotypic),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作用力的复杂影响,同一种基因型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表型,这就导致了通过观察外表来评判一只犬是否符合“纯种”的标准将变得较为困难。 不过虽然难以量化,但人们还是可以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经验总结出哪些狗狗是具有某品种典型特征的。也就是说,虽然无法精准地判断一只犬是否是纯种,但我们能很直观地判断一只狗能否代表这个品种的表型特征。对于非纯种杂交狗,我们通常会通过改良繁育的方式使其“近亲配种繁殖”,以达到“复原”其表型特征的目的,这一过程就类似于人类通过整容或拉皮等方式来让自己变得“更像”自己原本的种族。在非纯种犬逐渐通过“返祖复形”的过程来接近纯种犬的情况下,我们是可以直接通过外表来判断一只动物是否属于某个品种的。 所以,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判断一只犬是不是纯种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答案,而只能靠主观判断来决定。
那下面我们再说说第二个问题——谁有权决定一只狗是不是纯种。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同样很难给出一个让我们所有人都信服的答案。 对于犬类而言,“生殖隔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不同品种的狗因为遗传上的差异,它们的后代不具备繁衍能力;而同样的,人类饲养的哺乳动物中,马与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二者杂交是无法生育的,因此自然界中不存在马和驴杂交而成的物种。 所以,从生殖隔离的概念上来看,只有同品种的犬才能进行交配繁殖,并确保子代具备遗传上的优势。 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工繁育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近亲配种”的方式使杂种犬具有更稳定的遗传性能、符合品标准的要求。于是,我们便有了“杂种优质说”的说法。
但也正是由于遗传因素的作用力是充满变数且不易量化的,我们又往往会对遗传表现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某些性状是“优良”或者“纯正”的,从而忽略或轻视遗传变异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我们对“杂种劣质说”深信不疑。 其实呢,无论是“杂种优质说”还是“杂种劣质说”,这些观点都是基于我们对遗传学研究的认识,而这些认识也同样是带有主观性的。那么,究竟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恐怕只能留给时间来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