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身体哪里有毒?
蜘蛛不是一个有毒器官的概念,可以说几乎所有动物都有“毒腺”或者类似结构的器官,负责分泌毒素。但是能够产生可溶性蛋白酶的昆虫和蛛形纲动物才有毒性,这种蛋白能在较广的温度范围内发生水解反应,导致细胞损伤、组织破坏甚至死亡。
而其他节肢动物(比如虾、蟹等)虽然也含有毒腺,但它们的行为并不具侵略性,只有受到外界惊扰时才会释放毒素,其原理类似于昆虫的防卫反应。 蜘蛛的毒素与它们的捕猎能力密切相关。蛛形纲动物属于肉食性的节肢动物,它们主要的捕猎对象是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由于这些生物的体表都有一层坚硬的外骨骼,内部还有一层纤毛状的保护膜,使得蜘蛛的螯针难以刺破它们的外骨骼,蜘蛛只能先让螯针插进它们的皮肤,再将里面的毒腺注入目标体内从而起到麻痹作用,最后才能咬住猎物将食物拖回家。所以,一个健康的成年蜘蛛每次能注入的毒素量是相当有限的,通常只有几十 nanoliters (纳升)。
如果一次注射过多,多余的毒素就会溢出来,被蜘蛛自身吸收。对大型动物而言,单次的毒性剂量其实很小,只有少量蛋白可以进入血液。不过,蜘蛛的螯针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它们会在下次捕猎的时候将先前储存在螯针内的毒素挤出去再次使用。多次注射微量毒素对大型动物来说也是可能有致命的威胁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大多数的蜘蛛都有毒腺并且会分泌毒素,但这些毒素往往只对昆虫等有较大的杀伤力,对于人类来说却几乎没什么危害。
在全世界已知的10万个不同的蜘蛛物种中,大约只有2%的品种具有攻击人的性质,其中绝大多数只是用螫针轻轻扎一下来表示警告而已,只有极少数会对人造成伤害。而对于那些具有严重毒性的品种,如棕尾毒蛾蛛、非洲锥头蛛、澳洲卵蛛等等,只要不被咬伤,也是没有什么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