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驱虫药都有哪些?
目前,国际国内均无权威机构对蛔目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统计调查。据报道,我国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约为70%,以蛔目寄生虫感染率最高,达到80%以上[1]。 蛔目的寄生虫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蛔目异尖科虫属、蛔目蛔目科蛔目蛔属和虫目异尖科异尖属等。这些寄生虫主要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在胃肠道中自由活动,当条件适宜时,幼虫经孵化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穿过血管屏障进入脑或内脏器官,产生相应症状。 蛔目异尖科蛔自科的异尖属是主要的食物动物源寄生虫,也是人体消化道系统的重要寄生虫。该种属的寄生虫可以以幼虫形态在消化道内存活,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幼虫从消化管侵入血液,并到达各组织与器官。其中一部分幼虫可在体内发育为成虫,其余则成为幼虫期。当幼虫在消化道内移行时,由于消化道蠕动作用以及胆道分泌的黏液等保护剂的作用,使其免受消化液的侵害;而一旦侵入血循环后,由于其表面抗原可与体内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刺激吞噬细胞作功,将其消灭。大多数情况下,其危害不大。 但若侵入胃粘膜下的淋巴组织,则可逐渐发育成较大的成虫,此时即可引起胃肠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并伴有身体逐渐消瘦,体力和营养状况日益衰弱下。如果虫体被吞入胆道或者随胆汁进入小肠,则可能诱发急性炎症反应,严重时甚至可致死亡。
对于蛔目异尖科(简称“菌目”)的寄生虫病,现在还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杀灭。预防非常重要。一般建议注意个人卫生,不吸吮手指,不用脏手揉眼睛,养成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的良好习惯。同时,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可有效预防感染。 对于已经感染的细菌,治疗以杀虫为主。常用驱虫药有阿苯达唑、左旋咪唑、甲苯达唑和哌嗪等。临床上根据病原体感染情况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