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除了弓形虫还有什么病菌?
其实,狗狗的传染病远没有人类那么多,一般定期做好免疫接种,注意日常卫生的话是很少会患病的。但弓形虫病是个例外。 弓形虫病又称弓状病毒病或弓浆虫病,是由弓形虫属寄生虫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从隐性感染到较严重的疾病不等,包括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运动失调乃至死亡等等。 如果犬体内有弓形虫寄生虫寄生,则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精神萎靡、嗜睡等症状;若进食不足导致营养衰竭,则出现体重下降;当肠道内细菌数量减少时,有害菌可能会繁殖而发生肠炎,进而引起脱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如果病原虫持续感染,则有可能发生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贫血、黄疸、肝脾肿大、淋巴结增生等,进一步影响机体健康。
由于弓形虫对胎儿危害较大,一旦患病,有可能会致流产;即使胎儿侥幸存活,也可能留有后遗症,如先天性失明、聋哑、痴呆,甚至四肢瘫、发育迟缓等问题。在孕期进行弓形虫检查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发现感染,应立即治疗。 对于已经感染弓形虫的宠物,要及时隔离,做好消毒,以防传染给其他宠物及家人。同时,要对已经污染的环境进行全面清扫,并用消毒液喷洒消毒。 对宠物使用的餐具以及玩具等用品也要彻底清洁和消毒,防止反复使用过程中,病菌滋生。还要及时清除宠物的排泄物,保持干燥,并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弓形虫可以侵犯多种器官,因此早期诊断和适时治疗十分重要。但由于目前对于弓形虫感染的检测手段有限,且常有潜伏期较长,感染后症状不明显等情况,故容易延误诊治。要做好预防措施,定期给爱宠做体检,尤其是怀孕母犬,如发现感染应尽早治疗。另外,要避免喂食生肉类,不吃未经高温消毒的乳制品。
首先说说我们最常听说的弓形虫。弓形虫病也叫弓形体病,是弓形虫属中一种弓形虫引起的传染病(弓形虫在猫、鼠、人等80余种温血动物及冷血动物体内均可生存)。除了一些常年和宠物接触的特殊人群,猫犬所携带的弓形虫对大部分人群都没啥威胁,自身免疫系统正常的人在感染之后,如果没有症状的话,一般都不需要治疗,可以自愈。
猫是弓形虫的最终宿主,从猫身上排出的弓形虫孢子才有传染性,其他动物排出的没有。所以说,狗传给人弓形虫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猫排出的虫卵需要在体外发育2~5天以上才具有传染性,所以,接触健康的猫和猫的排泄物一般也不会有事。一般接触到被弓形虫孢子污染的土壤、食物和水后,就有可能会感染。
除了弓形虫,还有狂犬病。人患狂犬病的几率虽然很低(一般是感染病毒的犬直接咬伤了人),但是致死率极高!所以,一定要积极预防。这里所说的犬包括所有的犬类,不仅有被我们驯养的宠物狗,还包括各种流浪狗、土狗。我们国家流行的狂犬病毒一般分为两大基因型,即Ⅰ型和Ⅱ型,犬一般只携带Ⅱ型狂犬病毒。如果不幸被犬类咬伤,则要尽快进行规范的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
除此之外,猫狗可能携带的病原体还包括以下这些。沙门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体,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轻者发热、腹痛、腹泻(常称为痢疾),严重者可致全身扩散,发生败血症。布鲁氏杆菌: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布鲁氏杆菌是布病的病原体,被布鲁氏杆菌感染后的动物和人,常常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和肝、脾肿大。
皮肤病相关病原微生物:主要是虱子、疥螨、弓形虫、钩蚴等。钩蚴病的感染源是虫卵,猫犬排出的虫卵及其幼虫可污染食品和水源;钩蚴也可经皮肤进入人体,所以接触带虫犬、猫的人很容易感染钩蚴,常常引起婴幼儿肠道感染。弓形虫和前面说的一样,可以通过接触带虫犬猫或它们的生活环境(猫砂盆)感染我们。虱子和疥螨一般接触也不会进入人体,它们在咱们身上待不住。
还有其他胃肠道相关病原微生物。常见的有蛔虫、钩虫、滴虫、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通过接触病犬猫及其粪便、蚤类叮咬等途径,都可能导致人的感染。这些病原体一般需要通过犬猫的带菌/带虫排泄物间接接触,或者经口感染。
从上面介绍的这些猫犬可能携带的病原体,我们不难总结出以下规律。猫犬携带的大多数病原体在感染人的途径上都需要“里应外合”,仅仅接触猫犬或者偶尔亲吻(注意!不是接吻)一般不会被传染疾病。这些病原体往往先需要存在于猫犬的排泄物中,然后通过接触猫犬的生食物盆、排泄物、蚤类叮咬这些途径,再间接接触到这些病原体,并且一般是通过粘膜、破损的皮肤、被蚤类叮咬部位等进入到人体,或者吃了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这个过程常称为食源性感染)。
所以,如果好好地做一些预防措施,比如,经常给宠物猫(弓形虫的带菌率要比狗高!)狗做检疫、驱虫,定期给宠物洗澡,不和宠物共用毛巾、食物盆,接触了这些宠物用品之后要洗手,不生吃鱼肉(生鱼肉里可能有其他寄生虫)等等,大多数病原体都可以避免进入我们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