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弓形虫是什么?
刚查了文献,看到有关于弓形虫感染的研究,虽然研究对象是鼠而非犬,但是研究结果能够为该问题的探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研究人员使用抗弓形虫抗体来检测40份犬血清样本中是否存在弓形虫特异性抗体,结果发现所有样品均存在一种以上的抗弓形虫抗体,说明弓形虫感染在犬群中具有较高发病率(100%)。研究人员还发现尽管所有年龄组的狗狗都感染了弓形虫,但幼龄组(<12月龄)的狗狗体内抗体的滴度要高于老龄组(≥12月龄),考虑可能与弓形虫在幼年动物体内的繁殖程度有关。不同性别犬只的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 研究人员还分别检测了弓形虫IgM/IgG抗体和寄生虫密度,分析它们与组织学改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患犬同时存在两种抗体的阳性反应;而且,随着疾病的发展,部分感染犬的IgM抗体水平下降,而IgG抗体水平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感染较严重、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的患犬,其抗弓形虫抗体检测呈阳性反应,而一些感染较轻、组织炎症细胞的损伤相对轻微的患犬,其抗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则呈阴性。 上述结果提示,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查犬抗弓形虫抗体,可以用于判断犬弓形虫感染的状况,进而评估机体对该寄生虫的免疫应答情况。
犬弓形虫病一种人畜、畜与畜之间易传染的寄生虫病。弓形虫病的宿主极为广泛,可寄生在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和人类的有核细胞内,所引起的弓形虫病是世界分布广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
临床症状
弓形虫的临床症状依感染的程度不同而迥异:当感染程度较低时,常无可见的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并可自然康复,但病犬成为带虫者,仍排出虫体,危害其他健康犬和人,当程度严重时,可引起多种器官的实质性损害,引起多种症状,常导致死亡。
发病犬的临床症状常可分为神经型、肺型、肠道型和淋巴结型。
神经型:感染弓形虫的犬,多数无明显的脑部症状,偶尔可见后肢或前驱及后驱发生麻痹或轻度的肌肉颤抖。疾病后期可出现后肢发生协调运动失调、后肢交叉或不能抬起、头弯向一侧、抽搐、昏迷,死亡率很高。发生脑部症状多数是因为大量弓形虫在脑部生长繁殖所致。临床症状出现2~3天后死亡。犬弓形虫病出现神经症状的机会远较猫为少,犬发生脑部症状多数是由于脑内并发病原体或犬本身有内源性感染所引起。
肺型:常在感染后8~10天突发咳嗽、流鼻液、呼吸困难、胸部出现渗出性病变、可视黏膜发绀,病犬不愿站立,很快窒息而死。
肠道型:常出现腹泻,粪便灰白、恶臭、稀软,常混有血液。当肠道局部组织受损后,引起肠道局部性炎症,并向肠系膜淋巴结蔓延,导致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引起肠阻塞而在脐部可触到肿胀的肠系膜淋巴结。
淋巴结型:幼龄犬多见,表现为腹痛,脐部皮下有肿胀如馒头状和豌豆状淋巴结,稍触压即破溃,排出浅黄色黏稠的渗出物,病犬日渐消瘦,贫血。有的犬在颈、股内及腹股沟部淋巴结也可见到肿胀,破溃后也排出渗出物。
病理变化
该病的病变主要见于脑、肺和肠系膜淋巴结,偶见于肝、心和小肠。
脑部病变常表现为脑膜充血、脑实质水肿、在急性病例脑室充有出血性分泌物和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脑实质内有多发性小出血点,少数神经元变性,胶质细胞增生;肺脏的病变多见于肺中部,切面见有中央为红色的坏死灶,外周有一黄色带及出血带的营状病变,有的病灶互相合并成大病灶,引起肺组织膨大,结构破坏,病变肺组织质实如肝脏,有的病例仅见肺组织水肿和间质增宽;有的在肺部仅见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的病变呈多发性、梭形肿胀,较正常增大6~10倍,质地坚实,切面外周围有红晕,中央部分为桃红色,个别为灰黄色的坏死灶。
其他可见肝脏稍肿胀,质度稍硬,有小点出血,镜检肝有局灶性或弥散性炎症。心内膜有散在出血点。小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
治疗
磺胺类药物与吡哌酸和青霉素钠配合使用,对弓形虫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弓形虫病流行区,犬常成为该病保虫宿主,因此,对犬群进行定期检查和驱虫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