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是不是弓形虫?
不是,虽然都叫寄生虫,但完全是两码事! 钩虫是蛔目异尖科寄生虫的统称包括蛔目的异尖属、爱普克属和内异尖属。目前发现的有130多种,主要寄生在胃肠道里,以肠道中的蠕虫为食。 弓形虫病又称为弓形热、弓状热或阿米巴热,是由刚地弓形体属的原尾体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而引起的疾病,属于寄生虫中的一种寄生虫病。
临床表现 钩虫的幼虫期主要在消化道内发育成较大的成虫,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当含有幼虫期的粪块滞留在盲肠末端时,幼虫在其中开始发育并钻入肠壁,当幼虫钻到小肠粘膜下层时,就钻出了毛细血管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由于虫体在体内移动过程中,可能会钻破血管,造成局部损伤及出血,轻者出现乏力、疲倦、头晕等全身症状;重者出现寒战高热(达40℃以上),大量出汗,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能发生脱水、酸中毒、昏迷甚至死亡。 如果能在平时注意卫生,尤其是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物,不去未消毒干净的游泳池游泳等,就可以预防大部分寄生虫感染。
寄生在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前者又称锄形钩虫,因其口针外露而呈锄形,钩齿2个;后者又称板口钩虫,因口囊内无口针,有钩齿3个而得名。钩虫病是我国分布最广、感染率最高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如贵州、广西、四川、湖南、广东、江苏等省、自治区。
钩虫病主要有消瘦、贫血、疲乏、异食癖、上腹隐痛等症状,部分患者有发育障碍,影响劳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严重感染时,可导致中度或重度贫血和虚脱,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
钩虫病的感染途径有以下两条。①钩虫幼虫(丝状蚴)主要经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而感染,如人们下田耕作时或下河游泳时,皮肤接触含有钩虫幼虫的疫水,钩虫幼虫可直接穿透皮肤而感染,所以,农民和渔民是主要的易感人群,从事农业生产是其高发的主要原因。②误食感染性幼虫而感染。如生食被感染性幼虫污染的不洁蔬菜、肉类或饮用被感染性幼虫污染的生水,均可导致感染。在流行地区,儿童因喜吮手指,有时也可导致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