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狗的攻击性?
不请自来,强答一波 首先明确一点,狗狗的攻击性是天生自带的(除了部分无攻毒犬种),所以不存在“培养”这一说,只能说进行一些“引导”“强化”之类的训练。 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人对“攻击性”的理解其实是有误的。所谓“攻击性”,实际上包含了三个意义:
1、主动进攻,具有攻击意图;
2、主动防御,面对威胁做出的反击行为;
3、被动防御,非自主的非攻击性攻击行为。 而题主所说的“培养攻击性”,应该是指第二条,即“主动防御”这一含义。因此所谓的“培养攻击性”,其实就是在培养狗狗对危险信号的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
先谈如何判断危险信号。这点上,狗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他们并不会像人类一样耍小聪明欺骗主人。只要好好训练,它们会非常忠实地执行主人的指令。这就为我们判断危险提供了可能——当狗狗表现出了攻击性行为(对着空气发出警告,低吼甚至撕咬等),那么我们就可以判定周围存在对狗狗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物或危险状态。
再谈如何阻止这种威胁。这一点上,狗狗和人类差别不大,都是通过大脑皮层的分析,结合过往的经验来实施行为的。所以要想让狗狗学会如何应对威胁,我们首先得教会他识别威胁。然后通过练习让它们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合适的办法来应对威胁。
最后谈谈非自主的非攻击性攻击行为。这一类行为是狗狗在面对某些危险物品(如电线,鞋子等等)或者人的某些行为(如摸头,伸手要抱等等)下所做出的反击动作,这类行为大多比较有趣,且不容易造成人身伤害,当然也不会改变狗狗本身的性格。但这类行为往往会加深人们对“攻击性”的误导理解。误以为“攻击性”就是这些非自主的非攻击性攻击行为。 事实上,除了极端情况,这类行为对于狗狗自身的伤害往往更大。因为人类的手部有无数个神经末梢,大量信息传输到大脑,而狗的嗅觉很灵敏,在追逐捕猎时会用嘴去咬握紧的拳头,这样很容易咬伤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