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身上为什么有狗豆子?

彭鑫慧彭鑫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因为狗豆子,也叫蜱虫(俗称壁虱),在自然界中属于寄生性昆虫,常附着于宠物身上,以血液为食物,能传播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关于蜱虫的知识 : 一、形态习性

1、外形:呈卵圆形,体长约2~3mm;体表光滑,有鳞片样突起,边缘有锯齿状刺毛。

2、生活史:蜱的发育要经过幼虫、蛹、成虫三个时期,其中蛹期和成虫期属于有害阶段。 不同地区的蜱种类其生活史不尽相同,有的蜱的生活史只有2期,而不经过蛹期,如草原革蜱和生活在森林、湿地中的一些硬蜱;而有的蜱的生活史需要3期,如大多数的家养宠物的体表蜱。 蜱的一生中有4个主要阶段,即:卵—幼虫—前若虫—后若虫—成虫

3、生活习性:蜱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栖息在不规则的墙缝里或草丛中,白天潜伏,晚上出来活动。

二、致病作用

1、间接危害:通过叮咬传播病原微生物;影响宿主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

2、直接危害:口器噬咬皮肤时,可引起局部组织发炎,甚至形成溃疡。

三、易感动物 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和人类都有可能感染蜱虫,但不同的蜱种类及其感染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有不同的适宜宿主。 四、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与患有蜱虫感染的动物进行直接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例如给患病动物注射疫苗或治疗时未做好清洗消毒而造成的传播。

2、垂直传播:母源抗体可保护幼龄动物免受相应疾病的侵害,然而当母源抗体水平下降直至消失,则易患相关传染病。患有蜱虫传染疾病的动物所生下的幼龄动物,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从而导致死亡。

五、临床症状 不同时期的蜱所引起的病症也有差异。 如果是在皮肤表面移动的成虫期蜱,它所引起的症状比较轻微,一般只出现一个红色的斑点,并且很快消退。如果用手挤压红点,可使数滴鲜血从皮肤中被挤出。 但如果是位于皮肤深部的幼虫或者若虫期蜱,则可造成较严重的症状。

首先会出现局部皮肤瘙痒,随后在蜱虫吸血的地方出现红斑、丘疹,严重时发生水疱,伤口化脓,周围组织肿胀,出现全身不适、发热、头疼、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时还会有腹泻。如果不能及时清除掉蜱虫,病情就会逐渐加重,甚至有可能造成死亡。

六、诊断检查 对疑似患有蜱虫病的健康动物及尸体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症状观察、皮肤检查、实验室检验等。

七、防治措施 防止蜱虫害的关键在于预防,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严格隔离患有蜱虫病的患者或可疑患者,对其诊疗用具要单独使用并严格消毒处理。

2.认真清洗患处,并用碘伏涂擦伤口;对于伤口较大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清创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预防破伤风。

3.对饲养的场所及周边环境定期进行消毒,保持清洁干燥。

4.避免与病畜密切接触,特别是面部,以免传染。 对于已患蜱虫病的病患要及时进行治疗。目前对绦虫类寄生虫病的药物主要有阿苯达唑等,对线虫类寄生虫病的药物主要有伊维菌素等,对原虫类寄生虫病的药物主要有阿莫西林等,对螺旋体寄生虫病的药物主要有林可霉素等。

黎秀桦黎秀桦优质答主

跳蚤俗称“虼蚤、虼臭虫、臭虫、牛虱子、狗豆子”等。属纲昆虫纲、蚤目蚤科。是吸血的寄生虫,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和鸟类都能寄生,包括人,都会感染跳蚤。

狗身上的跳蚤大多集中于脖子、耳朵、腰部、大腿根内侧等处。跳蚤身体扁平,全身有倒伏的硬毛(鬃毛)和细齿,故能适应并固着于宿主的毛间,能敏捷地在毛丛中跳动和逃避。

成蚤的刺吸式口器,除咀嚼式口器的颚和下颚外,又有上唇覆盖于其上,并有侧齿和1个中央背齿,上唇延长形成中喙。上颚有2个锯齿,内有唾液腺导管开口。下颚的外颚叶延长成侧喙。上颚和下颚进入宿主皮肤时,内颚叶和下颚向内弯曲,刺入皮肤和吸吮血液。

当上颚和下颚刺入皮肤后,即分泌抗凝血的唾液,因此,宿主感到剧痒,连抓不止,皮肤发生皮炎或继发感染。跳蚤幼虫无足,全身密被刚毛,有前钩、后钩和前吸盘、后吸盘,能固着于寄主和周围环境。

成虫的腹神经索在腹部4-5节处分为2枝,前、后两支各被1套膜所包围,每支末部有1对神经节。在成虫腹部第5、6、7节腹面有1对刚毛的气门,为幼虫的第2、3、4对气门。蛹壳小,两端有细丝的刺,为化蛹时钻入寄主巢穴的泥土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