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身上的蜱虫多久变大?
蜱在吸血过程中,可分泌毒浆,将病原体注入动物体内,使动物发病。有些种类尚具有叮咬性皮炎的毒性,可引起皮肤炎症反应,出现水肿、红斑、瘀斑等;某些蜱还能传播动物源性传染病呢! 常见的动物源性疾病有森林脑炎、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以及巴贝斯虫病、锥虫病和绦虫病等。 但很多人不知道,蜱还是一些人类疾病的传播媒介。如嗜皮肤细菌,可感染烧伤创面;Q热立克次体可通过蜱传播;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属微生物,可以通过蜱传播,引起急性呼吸道严重感染,甚至死亡。 更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逐步确认了蜱是一些人类新发传染病的重要传播者。2013年12月,云南省文山州确诊首例蜱传播布鲁氏菌病;2015年上半年,山东省菏泽市和河南省洛阳市也相继发现当地首例由蜱传播的布鲁氏菌病患者。近期我国还从部分疫区地区截获外来入侵物种异尖线虫(海兽胃线虫),其可作为传播病因的中间媒介。
这些疾病有的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如布氏菌病,过去主要流行于畜牧区,目前由于检疫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其病例报告逐渐减少;有的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而新发的人类疾病,如异尖线虫引起的胃肠道病变及中毒症状。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影响生活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好防蜱措施——
1.远离蜱的生活区域。不在草地上坐卧,特别注意不要在灌木丛中、草地或树林里久留,防止蜱附着在身上而不知,回家后立即进行全身检查。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衣物。外出回家后,及时清洗裸露的皮肤,仔细检查身上是否带回来蜱虫或其分泌物,如果发现应及时清理或洗澡。 3.如果外出旅行,最好穿长裤,不要穿凉鞋。因为凉鞋容易让脚部皮肤暴露在外,给蜱可乘之机。同时,最好在脚上涂抹驱避剂,以防叮咬。
4.如果在皮肤上发现了蜱,千万别用手直接捏死,这样很有可能被毒液沾染,造成二次伤害。正确的做法是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住它的头部或者尾部,轻轻挤压,将它取出,然后用碱性液体冲洗患处。如果身体其他部位再发现有蜱,也应立即使用清水冲洗,并用酒精或肥皂水擦拭消毒。 最后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怀疑家中宠物感染了蜱,千万不要因为它可爱就掉以轻心,一定要彻底清洗、消毒,并定期为它清除耳部、腹部的毛发,以消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