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大多养合适?
这个题我绝对有话语权! 先上图,这是我家原住民大美人momo~ 然后今年三月,我们领养了二美—一只被前女友抛弃的小狸花猫(好可怜....) 刚来家里的时候才两个月大,一个指甲盖那么大点,天天钻床底下。 因为是领养的,所以没有买猫粮,先用的是以前的粮食喂她,可是人家不吃了,闻一下就走开,硬塞进去也不吃,急得我们团团转。 最后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用羊奶泡幼猫猫粮,用注射器灌喂食。就这样喂了大半个月。这半个月里,从一点点到多吃一点,能吃到8成饱,精神一天比一天好,我们也开心到大笑。哈哈真是神奇的猫粮!
后来过了适应期,开始长胖了。 这只小猫有个奇怪的习性,喜欢咬自己尾巴玩,经常一头扎进柜子或者床头柜,揪着尾巴尖自己啃下来,啃得血淋淋的! 我们都看不下去了,给她洗了澡,剪了指甲,可还是忍不住要咬自己的尾巴。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她一口咬住了自己尾巴尖上的皮,死死地咬住就是不松口,我们赶紧冲过来,吓坏了,怕猫毛进入食道会造成窒息。没想到她吐出了一条长长的皮圈,原来一直咬着自己的尾巴不放,是因为这个皮圈掉了……哈哈哈笑死了,从此对“自己尾巴”这件事释怀了。
再来说说现在吧,两只猫相处融洽,相互舔毛、蹭屁股、踩奶、睡觉...总之跟热恋中的情侣一样… 但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虽然他们整天腻歪在一起,但其实彼此都是独立的个体,会有自己的小脾气,会咬你挠你,但是不会真的下重手,如果你打他骂他,他也不会记仇,很快就忘记得一干二净,继续扑上来舔你脸。 有时候我们下班回家,他们会蹲在门口迎接我们,那个热情啊..... 进了家门,美猫献舞,恭迎主子。
如果有什么惊喜礼物或者好吃哒,一定会围着我们喵喵叫,求投喂~ 吃饱喝足后,就各自找舒服的地方躺下了。 偶尔也有闹矛盾的时候,比如momo抢了二美的鱼干吃,二美生气地冲过去就是一口,momo吓得连忙逃窜,哈哈.... 大美人在床上窝着,二美就在旁边守着他,时不时凑上去闻一下,但从不侵犯…毕竟在自己地盘上,万一惹怒了主子,那后果可就惨咯。 所以,我觉得只要做好心理准备,愿意接受猫咪的性格差异和独立需求,并且能够给予它们足够的关爱和照顾,任何数量的猫咪都是可以接受的哦~
养猫不分年龄层,都合适,前提是喜欢猫并且有精力照顾猫。不过不同年龄段在养猫前应该考虑的重点是不同的。
老年人
对于很多高龄退休之后的老人,尤其是老年空巢老人,宠物是陪伴他们晚年生活很重要的角色。而且对于部分已经不能自理的老人,照顾宠物的过程也能带来存在感和价值感。但应该选择一些比较安静、不爱闹腾并且成年的猫,性格要温柔乖巧一点,因为这个时期的猫性格基本已经定型,不会给予老人太多压力,生活习性也比较规律。考虑到老年人身体抵抗力下降,基础疾病多,最好和猫分开住所,减少猫毛灰尘和细菌病毒的接触。同时,还要考虑自身寿命及后续猫的处置问题。
年轻人
对于工作节奏适中,没有成家的年轻人来说,生活节奏相对自由一些,有充分的时间和猫互动玩耍,所以可以选择幼年捣蛋猫,也能接受猫的早起骚扰,甚至可以在上班时雇人看猫或者自己带猫上班。同时,生活压力大,和人相处摩擦大时,猫能给予无原则的安慰和温暖,更易排解情绪,恢复元气,也是不错的情感寄托和减压方式。和猫的相处也是体验照顾小生命的过程,能增强责任感和乐观应对挫折的能力。此外,宠物猫能降低人体压力激素水平,增加愉悦感,甚至帮助降低心脏病和抑郁症风险。
有宝宝的家庭
对于孩子来说,宠物能教会孩子如何照顾一个生命,学会付出和承担责任,对事物更有韧性,即使面临失望和死亡也会更加坚强。而且有研究表明,小时候接触小猫小狗的儿童,出现哮喘、过敏性疾病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会降低。所以这种家庭养猫问题不大。但建议在宝宝出生前就买好猫,最好挑成年猫,因为随着生产哺乳的进行,妈妈体内能量需要不断提高,如果猫的日常运动量突然改变,情绪变化较大,有可能引起猫泌尿系统疾病。
不过有宝宝的家庭养猫要注意这几点:第一点,猫窝远离宝宝的活动区域,猫粮猫砂放在看护者能看见的区域;第二点,不要让猫舔宝宝脸,避免口源性感染,也不要让宝宝长时间接触生病的猫;第三点,不要让宝宝单独和猫玩耍,避免误伤宝宝。
另外,猫砂不要用旧报纸代替,因为报纸上的铅严重威胁胎儿和宝宝发育。养猫家庭如果家人身体和孩子皮肤有破损,一定别接触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