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吃什么失明?
@ 2014 年,日本东京,一只家猫误食了主人提供的有毒食物,在 36 小时内全部肠胃内容物呕吐出后死亡。 @ 2015 年,美国一名 9 周大的婴儿不小心吞下了母亲的一颗药丸。药丸进入婴儿的消化道后,被分解成碎片。由于药物可能会腐蚀食道、胃和肠道,婴儿开始呕吐,随后父母带着婴儿去医院求医。医生给婴儿进行了洗胃,但为时已晚,婴儿中毒死亡。上述案例中导致动物或人类中毒的物质都是相同来源——药物的辅料(药物辅料是指制成药品时所用的附加剂,包括助溶剂、增溶剂、酸、碱等)。
药物辅料在制剂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粘合剂用于将两种以上药物混合均匀;润湿剂能够使粉粒均匀的湿化,便于制粒成形;渗透剂可以促进入血药物浓度,提高药效;而矫味剂、着色剂等则能改善药物的口感和颜色。然而,这些辅料也是导致人体及动物的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甚至中毒的“罪魁祸首”。 2017 年 8 月,我国卫生部发布公告,终止叶酸片等 4 类药品的经营使用。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发现相关品种的说明书修订要求含盐酸、磷酸成分的药物辅料存在严重超标情况,有严重超剂量服用可能,对消费者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目前,对于药物的副作用主要依靠临床试验进行研究。虽然临床试验必须符合科学伦理的要求,但是药物副反应的发生与否以及反应的严重程度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患者年龄、体质、既往病史、用药历史等诸多方面。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的过程也很复杂,很多不良反应难以预测。即使同一类药物,如抗组胺药,因为所含化学成分不同,其毒性和副作用也存在差异。
对于药物辅料引发的胃肠道等全身反应,往往在停止接触药物,排除个体差异等因素后逐渐恢复,严重者则需要就医。但如果遇到像前述案例那样误食毒素的情况,就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及时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