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社会化是什么意思?
“社会”这个词在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中被定义为同物种的其他个体的聚集,这些个体通常以群居或社会群体的形式出现。 在犬类中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幼犬和成犬之间与人类和其他犬类相处时的行为模式 。由于大多数狗主人每天都要和他们的狗打交道,所以社会化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
虽然很多书籍都讨论了社会化这个问题(例如:Burgess,2015;Crawford &Rudoff,2006;Hinshaw et al.,1984),但是还没有一个能适用于所有情况的统一的社会化方案。因此,重要的是要了解你的狗的性格、先天性和发育阶段,然后根据这些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方法来满足特定的需求和社会化的目标。
一些影响社会化的因素包括:血统、性别、胎次以及出生顺序等(Tartar & Gabel,1975)。比如,出生日期较晚的幼犬会明显表现出对周围人的好奇心更高,并且会更接近人而不是其他犬类。
一般来说,小型犬比大型犬更容易进行社会化。因为它们体型小,所以能够更灵活地进入空间狭小的地方去探索,而大型犬则很难进去。性格外向的犬种也比性格内向的犬种更容易接受社会化训练。一只从小就被悉心呵护并有机会接触多种刺激来源的小狗会比从出生起就生活在笼子里的同类更容易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同时,那些天生就对环境不敏感且性格温顺的犬也会比其他犬容易进行社会化(Krukenberg and Mössner, 2010)。
尽管不同品种的狗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但许多品种仍然有共同之处——大部分狗都是社交性的,对新奇刺激的渴望很强,并且喜欢玩闹玩耍 (Lindsay, 2013)。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不同的狗之间的差异也很大,这取决于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因此,社会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你的狗的具体情况来做调整。
那么如何实现正确的社会化就成了每个犬主人都应该知道的关键技能之一!
对于新出生的犬而言, 社会化最重要的时期是从出生后第二周直到第四周结束 ——在这期间,幼犬必须不断接触到周围的世界和各种新的体验才能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这一时期的经验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幼犬在这段时期没有得到适当的刺激或者刺激过多的话都会导致他们日后形成不良的习惯和行为模式。
第一周的幼犬一般需要待在安静温暖的巢穴里,不能受到外界的打扰,因为这时候他们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对外界的环境还很陌生。随着身体的逐渐成长,他们的活动范围可以逐渐扩大至窝外,此时要注意尽量让幼犬保持固定的姿势,以免他们到处乱跑时发生碰撞造成伤害。
第二周至第三周的时候幼犬就可以开始接受外界的刺激了-这个时候主人可以用一些温和的方式去刺激幼犬,让他们慢慢接受周围的事物。比如说轻轻地抚摸它、和它互动等等…不过要小心不要给幼犬喂食太多食物哦~否则它会吃得过多引起肠胃不适呢!
第四周内就要把幼犬从巢穴中放出来让其自由地奔跑跳跃玩耍啦!这样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还可以增加其好奇心促进其大脑发育喔~~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幼犬离开主人的视线范围之内哦不然不小心跑丢了可就不好惹啦~~~
除了以上介绍的内容之外,各位爱宠的主人平时也要多给自家宝贝一些爱抚和陪伴哦~这样不仅能增进你们之间的感情还能让它感受到被爱、安全感满满呢~~总之一定要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