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得绦虫病吃什么药?
绦虫,又称为链状带绦虫、豆形带绦虫或阔节裂头绦虫是绦虫属的一种。大多数绦虫都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寄生于哺乳类动物如家畜牛羊猪马等和家禽兔鹅等动物的肠道中[1] 。
在自然界中,绦虫的宿主包括鱼类在内的所有脊椎动物,而且可因偶然吞食含有未成熟幼虫期的绦虫卵囊而感染,因此一些绦虫可在水族箱内传播。例如犬的莫尼茨绦虫(Dioctophyma sinensis)可以感染乌龟和水貂。猫的曼氏迭宫绦虫(Toxocara cati)能够感染鸟类和小鼠。狗的阔节裂头绦虫(Hypoderma bovis)能影响骆驼和麋鹿;狗、猫和猪的怀新斯绦虫(Neoechinorhynchus canis, N. felidis 和N. hysterisphycii)可感染海豹和水獭;牛的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能感染鲸类和海豚以及河豚和箭毒蛙。
绦虫在宿主体内发育成多个节片后脱落后进入外界环境,落入土壤中的节片可重新萌发成为感染性幼虫期,被昆虫或甲壳类动物吞噬后又回到食物链循环再感染宿主。因此,由于误食被绦虫幼虫污染的土壤,也可造成人体感染。
对于绦虫感染的治疗目前比较常用的有噻苯达唑、吡喹酮、阿苯达唑及硝氯酚等药物。其中吡喹酮因其具有高效、安全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绦虫感染病。这些药物也有一定副作用,在治疗时需注意。
(一) 噻苯达唑
该药为苯并咪唑衍生物,是目前治疗绦虫较有效的药物之一。
体内代谢较快,主要在肝、胆及肠组织中代谢;服药24小时内粪便中即可检出死虫体及虫卵,7~10天内完全排尽。该药的剂量较大且有一定毒性作用,用药时要注意观察。
(二) 吡喹酮
吡喹酮对多种绦虫均有较好疗效,其机制是在虫体内抑制虫体对糖的吸收,致虫体营养障碍而死亡;对脑型带虫病人也有效。
口服一次剂量40mg/kg,3天为一个疗程。服药初期常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停药后可消失。
(三) 阿苯达唑
阿苯达唑是一种新的广谱驱虫剂, 对绦虫的作用效果优于噻嘧啶。
服用16mg/kg, 连服2次,95%以上的病人可驱除各阶段的绦虫。不良反应较少,偶见头晕、头痛、恶心、腹泻等。
一般认为阿苯达唑用于防治动物绦虫感染的效果比吡喹酮更好一些。
(四) 硝氯酚
硝氯酚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杀虫药,它对绦虫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但对幼虫无效,因而不能作为预防绦虫感染的药物。
成人剂量每次25mg,每星期给药1次,连用3~8周,直至粪便中发现活虫或虫卵为止。